据金台资讯报道,8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档案馆获悉,近日,自治区档案馆“对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编译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标志着该馆历时4年的馆藏日伪历史档案翻译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据介绍,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日伪历史档案共1300余卷,时间跨度从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伪蒙疆政权和伪兴安省政权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溃退时未及彻底销毁的档案,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抗日抗联、国民党、苏蒙英美德意法等国的情报信息和治安防谍、人事庶务、社会经济财政、文教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全面记录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的殖民掠夺。
档案内容丰富,极具历史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史实的重要依据,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促进人们珍爱和平、维护正义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由于年代久远、时间跨度较长,这些日伪历史档案多有破损,部分是从建筑工事中挖掘出的销毁残片。同时,手写古日语居多,字迹潦草难于辨识,给翻译整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为尽快抢救和开发馆藏日伪历史档案,自治区档案馆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局、自治区财政支持,对这些档案优先完成数字化扫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精准翻译和整理,确保项目规范顺利实施。项目共翻译完成2590万字,著录采集文件目录8.2万条。
可见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对历史档案信息的面貌还原与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历史资料都需要数字化处理并且分类整理上传保存,需要一个满足多功能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会博通综合知识管理系统全面满足历史档案信息数字化采集、批量上传、分类管理、检索查询、利用等多项功能,全面实现历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