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企业主都被知识管理的魅力所吸引,期望为企业带来长足的创新驱动力。抛掉太过理论的内容,其实就是怎样将企业多年经营发展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每个员工自身工作的需要,把正确的知识,足够的细节以及恰当的时间共享给适合的员工;同样,也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获取到的经验内容又可以反馈到企业中,实现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最终的目的是提供组织绩效,为客户提供最为专业的产品与服务。
但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管理流程或许有所改变,有时候还会变得更为复杂,员工或许有一段时间积极讨论交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但效益的改变并不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减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老路上。
其实,这都是因为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或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上还有着很多的误区:
1、 以为知识管理和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一样,是一个专门化的职能,只需要几个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企业就会选择所谓专门的知识管理系统,由专门的少数人来完成知识管理的工作。实际上,知识管理遍及企业业务的全过程,涉及全员的每一个人,需要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以集成应用平台为基础,孤岛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不可能完成知识管理任务的。因为知识管理成功的重点在于对重要知识的成功定位,重要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知识地图出现在企业人员的教育契机中,企业人员尝到了知识地图带来的效益,企业人员从知识管理中受益,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员参与到知识管理中。
2、 以为知识管理系统就是OA、文档管理系统、即时交流工具或者是一个协同工作软件。知识管理系统只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知识管理工作是否能成功的开展三分靠软件,七分靠管理。换句话说,知识管理主要一种配有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文化,让员工可以享受到知识管理带来的提升,也愿意加入到知识管理中。
3、 将知识管理和知识库的建立画上等号。这都来源于缺乏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虽然信息被大量囤积,知识被大量地“制造”,但是对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该怎么用?要如何利用信息和知识帮助决策?对否销售有帮助?因为没有知识管理策略,这些是不能实现的。
4、 以为知识管理完全是软件系统的工作。知识是流动的,是很难去管理的,囤积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传播,但是在工作中使用的知识仍然需要学习相关的新知识,“信息技术”仅是一个工具,帮助人们更便利地将知识应用与工作结合,并且这些知识在群体、社交网络、社区和实践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性。知识管理重要的在于知识管理的策略,主要的关注点应在于人,而不是技术(信息技术),而最重要的是“将个人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时间和战略方法!”
5、 急功近利。知识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价值是循序渐进的,不同于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它并不能立即给企业带来订单。它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发挥出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