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两会解读:档案管理电子化成行业热点

2020/9/10 16:02:13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1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两会期间,代表们的议案提案中所反映的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与诉求,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二、电子健康档案成为行业最大热点

 

李翠枝:参考国外经验,高标准、高起点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

 

提议: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目前发展现状缺乏统一规范,应参考国外先进经验,高标准、高起点地加强电子健康档案工作。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具体实施模式或路径,选择试点开展实施工作,依据试点实施情况调整制度内容后推广全国实施,不能任由各地随意实施,浪费资源,走弯路,全国一盘棋作法,实现真正共享信息,标准要求要高、措施明确,实施路径清晰可操作性强。

加快推进实施个人健康档案在各省市地区共享,实现异地共享信息内容,提升社会健康治理能力和个人健康管理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方案。

引入专业化工具或手段,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应用,使每一个人都能高效便捷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解读:1.强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促进信息共享;结合人工智能,开发利用电子健康档案。

2.由于我国应用范围广,医疗系统复杂,数据有自身国情特点,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但无法直接照搬。目前已出台的相关规范都是针对单一的数据元,比如卫计委 2015 年 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15〕524 号)以及一些相关标准等均存在此类问题,数据共通的实现迫切需要出台统一、系统化的标准规范。

 

周素明:建立“实名制”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覆盖全体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云平台

 

提议:建立“实名制”全国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覆盖全体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云平台,大力推动全域性健康医疗网络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新兴业态发展。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公民健康权利的重要载体,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大数据云平台能够便于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背景,准确做出临床决策;对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此外,还有助于有关部门全面掌握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医疗保险计划,做到节约时间、费用与社会成本。

目前各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并不平衡,部分地区仍存在数据不完整、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对此,应成立政府主导下的专家团队,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规范。

 

解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如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打破医疗健康信息“孤岛”已成为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实践以纸质档案或碎片式的电子化信息为主,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在医疗机构中普及应用率较低,且与实现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的实际需求贴合度低,患者诊疗信息大多仍储存于相互独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档案系统中,这为居民跨地区就医及转诊等造成诸多不便。建立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应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心。

 

沈南鹏:加强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建立全民个人健康档案体系

 

提议:推动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包括有序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跨地域互联互通,逐步汇集居民公卫、检验检测、就医转诊等医疗健康信息,构建全民个人健康档案(PHR)体系;参考国外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法案,监管机构可加速针对健康信息管控立法,对健康/医疗的隐私管理设立标准。

 

解读: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合法性。法律和标准的缺位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作为个人最为重要的隐私信息,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法律法规制定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平衡隐私保护和开放共享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