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天灾还是人祸,灾害似乎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对难以避免的灾害,我们如何做到尽量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灾害档案”在灾害预防,应对灾害方面能做些什么呢?从灾害中走过来的档案,也许会在未来抗灾减灾的路上为我们指明方向。
小编依稀记得非典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席卷全球,中国在中央统一指挥,钟南山院士等大量医务工作者一致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配合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控制上,可以说是打赢了一场漂亮仗!这次疫情得以控制,我国的灾难档案无疑在应对策略选择和疫情管控过程中,功不可没。
而当地时间2019年11月4日,荷兰的一座始建于1877年的霍赫玛德教堂,在熊熊烈火中倒塌。作为一座百年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它的遭遇令人惋惜。日本首里城的大火也震惊了全世界。而我们能够从这些灾害中学到什么?我们又能够用什么来阻止这些悲剧的发生?
小编认为,灾害档案应该能够给我们一些答案。
1、灾害档案是什么
第一,它是与灾害的发生过程相关的档案;第二,它是与灾害造成损失相关的档案;第三,它是与抗灾救灾活动相关的档案;第四,它是与灾后恢复重建相关的档案。另外,灾害档案还有其专门的用途,它主要是为抗灾救灾服务的档案。
2、灾害档案怎么用
世界各国都有利用档案来减灾、防灾、灾后重建
日本神户大学图书馆就在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发生的阪神·淡路特大地震后成立了神户大学震灾档案库,重点收集书册、音像、图片资料,积极推进馆内资源数字化进程,向社会各界和个人提供查阅和利用服务。2004年11月,神户大学在大地震发生十周年之际, 作为纪念活动之一, 举办了以 《从档案资料追溯阪神·淡路大地震的记录和记忆》 为题的展览会和演讲会。
中国四川省档案馆
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的灾害档案意识不断增强,各省加强对灾害档案的征集工作,四川省档案馆就已经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档案资料的移交工作。这些征集到的档案在抗灾减灾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唐山市档案局依据唐山地震档案, 整理编写出包括抢险救灾、卫生防疫、恢复建设等 13 个专题成果逐级上报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四川省档案馆利用地震之前建筑的结构、设防烈度等基础数据为地震课题研究提供资料。
3、灾害档案,不仅具有很强的灾害记忆功能,让这些灾害记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还可以提供决策咨询、评估依据,帮助政府在面临灾情发生时更好地提出对策。同时,它还能够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使人们能够进一步科学认识灾害情况,也能进一步从源头减少灾害的发生。近些年来国内利用档案进行抗灾减灾的意识不断加强,对灾害档案的收集和利用不仅仅局限于档案馆内,国内多个社区开始尝试建立社区综合减灾档案馆,让相关档案在基层也可以发挥作用。